人物
时段
朝代
古籍库 集部
   答徐摛(摛字士秀东海剡人太宗初为太子/转家令兼掌管记后除太子左卫率)
山涛有言东宫养德而巳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
竟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以此

惭惶无忘夕惕驱驰五岭在戎十年险阻艰难备更之
矣观夫全躯具臣刀笔小吏未尝识山川之形势介冑
之勤劳细民之疾苦风俗之嗜好高阁之閒可来高门
之地徒重玉馔罗前黄金在握浞訾栗斯容与自憙亦
复言羲轩以来一人而巳使人见此良足长叹(弇州云/接此书)
(端为 朱异
老奸发台城之厄宁/无遗恨千载而下读之如新)
   与徐摛书
时设书幌乍置笔床(北户录四段公路云南/朝 (第 8a 页)
(牍/序)朱君固不愧五经(张璠汉记朱穆字公叔晖之孙五/岁好学明五经南史 朱异
字彦和)
(遍治/五经)憔悴豨苓李子则偏尝百药(进学解犹医师以昌/阳引年欲进其豨苓)
(也唐书李百药 (第 19b 页)
  遂安方氏健松斋记
昔者关称杨叶(庾信枯树赋北陆以杨叶/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)冶字梅根(见/鸿)
(客/序)高台留酸枣之名别馆得棠梨之号(见翼/王序)将军营里
树或千寻(见鹰/垂序)故侯陵边瓜皆五色(见滕/王赋)红姜绕砌知
为冯衍之家(见天/章序)素柰盈墀识是潘尼之馆(潘尼赋飞/甘瓜于浚)

(水投素柰于清/渠并见天章序)莫不载在珠林录于玉海(释书有法苑/珠林梁书 朱)
(异
犹玉海千寻窥映不测/南史宋张融有集名玉海)过其旁者攀条而兴沃若之
思生其后者摘叶而切猗傩之感(诗/) (第 19a 页)
军,为侯景所杀。

陈兵事启

  采石急须重镇,王质水军轻弱,恐虑不济。(《陈庆之传》) 朱异

  异字彦和,吴郡钱塘人,宋处士昭之之孙。天监初为扬州议曹从事史,直西省兼太学博士,迁尚书仪曹郎兼中 ……毛注有瘗埋之文,不见有燔柴之说。若以五帝必柴,今明堂又无其事。(《隋书·礼仪志》二,天监十年,仪曹郎 朱异
议。)

更议复四望

  郑众云:「四望,谓日月星海。」郑玄云:「谓五岳四镇四渎。」寻二郑之说
也。然孔子曰。人能弘道。朱子以人心有觉道体无为八字打开。则仁之非心而是道。不其明乎。谓仁有为。决与孔 朱异
矣。此为虞赞受病之源。其佗种种舛错。不过是标證之见于外者耳。今若去得病根。自馀小小疾痛。可勿药而自瘳 (第 349H 页)
 所谓明德。非心之理而何。(同上)
心之理。当是性。今却将虚灵神明。所以具得性理而应得事务底心字以当之。何也。华丈答金监役书。论明德云。以心当之。则认气为德矣。据此则其认心与明德。有理气之分。的然矣。但朱子于明德尽心两处。所释一同。恐未有此理彼气之分。如华门之见。大可疑也。且明德云者。据孔经。则明是弘道之人。决非不能弘人之道。据朱注。则明是有觉之人心。决非无为之道体。明是尽性之心。决非不知检心之性矣。华丈之言。疑与孔, 朱异。
是必有其说。而恨未及奉质而祛惑也。
 圣贤所言心。盖多指此。(同上。○此指上文理字而言。)
试以圣贤 (第 77H 页)
即是道。则将以逆于道者。更求诸道乎。论语注有云。非心实自圣而姑为是退托。今杨氏之心。乃自谓是圣。与孔 朱异
矣。徐孟宝指公心为大本。则朱子曰。这如何当得大本。要得公心有归宿。须应事物不错。方是。此与杨氏之恃心 (第 130L 页)
 陈氏曰。大臣不见亲信。则民不服从其令。故不宁也。此盖由臣之忠不足于君。君之敬不足于臣。徒富贵之大过而然耳。由是。迩臣之党相比。以夺大臣之柄。而使之不得治其事。故大臣不可不敬。以

其为民所瞻望之仪表也。迩臣不可不慎。以君之所好恶系焉。乃民之所从以为道者也。○或曰。信任大臣。而无以閒之。故临事而不眩。使大臣而贤也则可。其或不幸而有赵高, 朱异,
虞世基,李林甫之徒焉。则邹阳所谓偏听生奸。独任成乱。范睢所谓妒贤疾能。御下蔽上。以成其私。而主不觉悟 (第 23L 页)
即 祖宗之赤子也。以我 陛下之遗大投艰。不敢与人。举义严斥。况彼五贼者。何敢为渠叨利而擅自许人乎。此 朱异
秦桧之所未尝为也。虽以雠人言之。觊觎多年。一朝并吞。其必曰得计。而历稽往牒。上自罗丽以及 本朝。其生 (第 226L 页)
。即 祖宗之赤子也。以我 陛下之遗大投艰。不敢与人举义严斥。况彼五贼者。何敢为渠叨利而擅自许人乎。此 朱异
秦桧之所未尝为也。虽以雠人言之。觊觎多年。一朝并吞。其必曰得计。而历稽往牒。上自罗 (第 681H 页)
即 祖宗之赤子也。以我 陛下之遗大投艰。不敢与人。举义严斥。况彼五贼者。何敢为渠叨利而擅自许人乎。此 朱异,
秦桧之所未尝为也。虽以雠人言之。觊觎多年。一朝并吞。其必曰得计。而历稽往牒。上自罗丽。以及 本朝。其 (第 701L 页)
 檀弓汪踦死于王事。夫子许其勿殇。而我国壬辰之乱。张士珍起兵讨贼而死。后 赠水使。故里碑称国殇。

张士珍事。政所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者。当依夫子勿殇汪踦之训。而闾里称殇。或以其童年起兵讨贼。尤难于成人。故欲表著于世而然欤。 朝家既赠爵以褒之则改以 赠某官张公。恐无不可。 朱异
谓已有爵命不为殇。大典男子已授职者。并不为殇是也。
 殇年止于十九。古今儒先多以为年二十以上。虽或未 (第 97H 页)